共享充电标价虚设:说好的一毛一度去哪了?

来源:嵊州市消保委 时间:2025-01-09

【案情简介】

2024年12月下旬,市民王先生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便通过某云小程序搜索比较附近充电站价格,发现自己单位楼下的某充电站收费显示“0.1元/度”,王先生欣喜若狂,打算上班停车充电,下班开车回家,暂时便不打算自费安装家用充电桩了。第二天上班便前往三江街道该充电站充电,但实际该充电站只有最低收费为0.55元/度的慢充充电桩可供使用,王先生感到被骗,十分恼火,遂拨打了投诉举报热线。

【处理过程及结果】

嵊州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投诉后,经三江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查明,该小程序后台设有“快充”、“慢充”两类充电桩,在无快充充电桩的情况下默认显示为“0.1元/度”,且因消费者选快充居多,该小程序首页便默认显示快充价格,而目前,该共享充电站经营方仅提供慢充充电桩,并无快充功能,因此消费者打开小程序搜索页面看到的是服务与价格不匹配的价格显示,误导了消费者。

该平台及经营者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因平台和充电站经营者无主观故意性,故不予行政处罚。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责令平台立即改正,完善小程序设计逻辑,确保显示正确的计费价格,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指导该平台优化功能,明确显示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费用标准,智能显示实时价格变动,提升用户体验。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王先生,王先生重新搜索该小程序时已能看到整改后的正确价格显示,其表示满意。

【案例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本案中,该平台及充电站经营者涉嫌价格违法,嵊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其改正。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充电桩数量进入高速增长期。作为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配套基础设施,电车充电的收费标准和价格的规范性,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此,嵊州市消保委警示广大新能源车充电站经营者及各平台:一是要以显著方式公示充电桩收费的内容和标准,例如在充电场所利用公示牌、通过手机APP、小程序或者公众号,标示充电桩收取的电价和充电服务费,让消费者“看得见”;二是收费公示的内容要真实、明确,具体到每个电价时段是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具体的费用标准是什么,让消费者“看得清”;三、在充电结束后要能通过APP、小程序让消费者清楚查询到详细的费用清单,让消费者“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