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消费科普课堂⑥:如何防范和应对预付式消费风险?请记好这“三难六慎”

来源:瑞安市消保委 时间:2024-09-27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的投诉居高不下,部分企业和商户施行霸王条款、随意涨价、不按承诺履约、裁撤网点甚至关门跑路,导致消费者处于投诉调解难、维权难的困境。

为进一步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推出“放心消费科普课堂”,聚焦预付式消费,围绕消费模式、法律规范、监管与执法,问题与风险、解决纠纷适用何种规则等内容,通过以案说法、发布消费指引等方式,让消费者对预付式消费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消费中学会避“坑”,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

对消费者来说,预付式消费是风险与利益并存,一定程度上在便利公众支付、降低消费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商家资质良莠不齐,存在着充值容易退钱难、服务承诺兑现难、关门跑路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甚至还出现了“职业闭店人”现象。根据当前预付式消费现状,瑞安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时要注意“三难六慎”,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

关键字:“难”

充值容易退钱难。商家在收取预付款时说得天花乱坠,不少消费者觉得得了大便宜,冲动之下就交钱了,订立合同时也没注意看违约责任、退款途径、纠纷救济等约定,到发生纠纷时才发现有种种限制和高额违约金的条款。

消费维权举证难。商家不履行提前告知义务,随意变更经营主体,几经易主或关门倒闭,而这些信息消费者往往难以提前获知;有的商家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合同、协议、发票等凭证,导致消费者维权难度更大。消费者到投诉时才发现手里的证据寥寥无几。

商家跑路追款难。预付式消费隐藏着诸多风险,如使用周期长、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门店关门、商家跑路等。甚至有些商家“跑路”前还在搞促销恶意圈钱,消费者不仅无法按照约定接受相应服务,所交的款项也极有可能无法追回。

关键词:“慎”

谨慎选择商家。消费者要了解企业或经营店铺的经营规模、市场口碑和社会信誉。要查验商家是否具备经营主体资格,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与宣传资料所标注的企业名称是否一致;选择市场信誉度良好、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不要盲目相信连锁品牌店,在消费时要擦亮眼睛;尽量不要在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之日起不满一年的商家充值消费,如果发现经营者在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之日未满6个月就开展预付式充值的,可向当地商务部门反映。

理性预付消费。预付式消费时不要被商家的推销所诱,盲目充值大笔金额。消费者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接受服务的频率和时长判断自己消费的类别,切忌贪图便宜购买过多的消费券或消费卡,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不要用来路不明的网络贷款来消费。

审慎查看合同。办理预付式消费项目时,一定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包含电子合同),商家拒绝签订书面合同是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签订合同时,须仔细查看合同内容,特别是要注意终止、转让服务、争议解决途径等限制性条款。若消费者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发现日后可能产生消费争议的不合理条款内容,应该及时提出异议并且纠正。切勿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

关注商家运营。消费者应保持一定的消费频率,避免长期不消费而对商家经营现状毫不知情等情况。长时间不使用的预付卡,要及早办理退款注销。消费者应通过不同方式关注了解商家的实时经营现状,如关注商家的微信号、网络平台的评论等;多关注商家动向,如店内的产品、物料有无变少,店面是否装修等等。现实中,不少消费者直到商家经营异常“闭店跑路”才投诉举报,往往为时已晚。

保存消费凭证。办理预付式消费项目时,除了必签的消费合同外,还应向商家索取发票、使用说明等消费凭证,特别是把那些吸引你充值的广告用图文形式固定下来。要注意的是,消费合同务必加盖与经营者名称一致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并且要妥善保管好消费凭证。微信聊天记录、录像、录音等也应作为证据保存好。消费者在每次消费后,应仔细核对所使用的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金额,及时掌握预付余额。

主动维护权益。预付式消费过程中,若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通过拨打12345投诉举报,积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索相应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