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和尚”找不到“庙” 网约家电维修须谨慎

来源:三门县消保委 时间:2023-07-11

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毋庸置疑,多数经营主体开设网络服务,如网约家电维修,以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但部分不法家电维修经营者漫天要价、无病维修、小病大修、强卖配件等,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林先生近日通过电话客服预约了三门某家电维修服务部,维修家中三菱中央空调。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未告知价格和维修项目,并收取12650元。虽然经过三门县消保委海润分会调解,退回5000元,但该维修费用还是高于家电维修实体店的报价,林先生对调解结果不满意。但投诉基于双方协商,无法强制确定退款金额,且投诉双方均与调解单位异地,不能面对面开展调解,无疑加大调解难度。同时被诉方实际经营地不在三门辖区,若其拒绝调解,不接电话,则只能终止调解,消费者需要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更显麻烦。因此,三门县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家电出现问题时,通过网络寻找维修单位须谨慎。


一、联系商家品牌方很重要。家电在“三包”有效期内,可联系销售商家或该家电品牌的售后电话,售后电话可在保修卡查看或登录该品牌的官网查询,由其指定售后服务机构上门维修,维修后要将维修的时间、项目等记录在“三包”凭证之内。超出“三包”有效期的家电,可联系商家确定正规的维修服务单位,或者与品牌原指定售后服务机构联系。消费者应与维修人员充分沟通,了解维修项目与收费标准,并索要维修记录单和收费明细票据,以备产生后续纠纷时有据可查。


二、网约非官方维修应谨慎。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搜寻非品牌官方维修单位时,要注意维修单位的资格核实,有无营业执照、能否出具正规发票,或了解其有无实体店铺。接受维修服务时,应查看维修人员的工作证,对故障原因、是否更换零部件、维修服务价格等问题进行确认,再实施维修服务。切不可轻信网络搜索出来的维修商和400服务热线,以防碰到“山寨”品牌售后或者“黑维修”商家,而遭遇小病大修、反复维修、强卖配件、重复收费等情况,维权时容易出现跑了“和尚”也找不到“庙”。


三、产生纠纷维权要及时。若商家不履行“三包”承诺,或在维修服务中途提出加价、增加维修项目等情况,消费者要理性对待,收集好照片、视频、维修记录、交易凭证等相关证据,一经发现权益受损,可在所属家电品牌的官方网站进行反映,也可拨打12345热线或者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投诉,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提供虚假经营地址、出问题电话号码就打不通的“黑维修”队伍,目前是职能部门的监管难题之一,消费者网约维修家电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