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消保委发布低价学习机消费警示

来源:诸暨市消保委 时间:2025-04-28

典型案例:2025年3月,诸暨石女士参加市内某广场交流会时,被“免费赠送小礼品”吸引到某品牌学习机摊位,为获取免费的学习机,石女士在销售人员的推销下冲动消费,当场支付2999元购买线上课程。但由于商家未明确告知课程具体内容,导致石女士回家后发现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根本无法使用,当其想要找商家退款时,却发现该摊位早已撤场,负责人也无法取得联系,退款诉求无从实现。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以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学习机市场需求持续走高。在交易市场中,却暗藏强制消费陷阱、虚假营销误导和刻意模糊重要交易条款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为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减少消费纠纷,诸暨市消保委特发布以下消费警示:

一、核实资质,正规渠道购买

在选择学习机时,要去正规商场或品牌专营店,查验产品3C认证、企业营业执照等资质进行初步筛选。可通过网络查询学习机的品牌、型号、生产厂家等信息,了解其口碑与真实评价。同时,详细了解产品性能、三包责任、是否包含学习资料以及存在附加收费项目等。警惕街头临时展销、会销活动,勿轻信“限时免费”“内部名额”话术。

二、明确费用,避免强制消费

有的商家宣称“0元领学习机”“仅需1元购机”,但消费者领取后需支付数千元至万元的“课程激活费”“资料下载费”或“会员服务费”,且未提前明确告知。在购机前,要求商家书面注明所有费用(包括硬件、软件、服务费),确认是否存在后续强制消费。

三、理性消费,拒绝虚假营销

部分商家伪装成“教育机构”“学校合作单位”,以“教育补贴”“公益活动”为噱头吸引家长参与,实则诱导消费高价资料。学习机与专属课程、APP账号等深度绑定,消费者无法自行安装其他免费学习资源,被迫持续付费更新内容。虚构“AI智能提分”“清北名师授课”等功效,利用家长焦虑心理推销高价课程,实际效果与宣传严重不符,消费者要学会甄别虚假营销,避免自身利益受损。

四、明确条款,警惕合同风险

要求商家提供完整合同,仔细阅读条款,重点关注退换货规则、资料更新周期及费用等。若商家承诺“终身免费更新资料”,需在合同或收据中明确标注。另外,部分商家诱导消费者通过网贷、分期付款等方式支付课程费,消费者需谨慎评估还款能力,避免陷入债务纠纷。

五、保留消费凭证,依法及时维权

保留宣传单页、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以备维权之需。若遭遇消费纠纷,可通过拨打12315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www.12315.cn)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保委反映情况,要求调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