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永康市消保委 时间:2025-03-10
2月13日上午,李女士急匆匆赶到永康市消保委,称她的父亲购买了大量没有“蓝帽子”标识的保健品,李女士怀疑这些产品与宣传不符、质量不佳,便上门向市消保委求助。
工作人员认真查看吕女士带来的产品,发现该产品为中药饮片,并非保健品。李女士的父亲李先生表示,自己先前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商家在群内宣称,该款产品以冬虫夏草、鹿茸等名贵中药材制成,销售非常紧俏,市场上都买不到,现在厂家有活动折扣还送赠品。群内人员纷纷抢购,于是李先生也跟着购买了18盒,一共花费了4960元。下单后,商家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将产品寄送至李先生手中。李先生收到货简单查验后,便将4980元货款交付于快递员。
经工作人员了解,该笔货款为快递公司代收,距离李先生2月11日晚上收到货、付出货款已过两天。当下亟需立即联系快递公司确认该笔货款流向,及时申请拦截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工作人员遂即联系该快递公司,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协助。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李先生3天后收到4960元的退款,并将所购产品一并退回商家。
近年来,因货到付款引发的纠纷投诉时有发生。尤其是对老年消费者而言,其辨别网络交易虚实、判断商品真实价值的敏感性不高,货到付款方式看似放心快捷,实则存在“代收即交割”的交易风险。且线上交易商家主体信息不明、不全,仅凭微信等社媒平台信息难以追溯,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直线上升。
永康市消保委发布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1、优先选择正规电商平台交易,避免脱离平台进行私下转账;2、交易前查验经营者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文件;3、完整保存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快递单据等材料,建议录制拆箱视频;4、 发现异常立即向平台或者快递公司申请止付,同时向12315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投诉;5、建议子女为老年亲属设置支付延迟到账功能,定期查看异常消费,多关心老人购物情况。